2022-07-26 11:20
關于沈陽膜結構建筑的評價方法
沈陽膜結構建筑設計方案的評價參量目前大多數是非量化的,這給利用最優化技術決策分析建立精確數學模型帶來了難題。例如在設計過程中,在選定的基地上建膜結構建筑,要求有一定的覆蓋面積和空間高度,建筑師根據現場條件已經有了一個大致的創意,在選擇合適的造型單元時會面臨著多種選擇,不同類型的單元組合均可以完成創意造型,同時結構選型也會面臨著多種選擇,同樣的膜屋面有多種支撐結構可以滿足安全,這些選擇的結果會影響到功能空間的效果和使用,上面兩部分共同參與圍合了功能空間,反過來,功能空間又對膜面造型和支撐結構有要求,除此以外,還有經濟性、標志性、施工加工難度等都要綜合判斷,這些問題是相互平行交叉的,一些判斷依據人的主觀選擇。故建立龐大復雜的數學模型精確求解,可能在央策中大量因素無法定量表示時顯得力不從心。事實上,數學模型也非萬能,所以,有時人們不得不回到決策的起點和終點。
人的選擇和判斷。
層次分析法 (The Analgtic Hierarachy Process)是一種多方案多因素評價的方法,簡稱 AHP法。是美國匹茲堡大學教授 A. L. Saaty 于20 世紀70年代提出的一種系統分析方法,它綜合了定性與定量分析,模擬人的決策思維過程,具有思路清晰、方法簡便、適用面廣、系統性強等特點,是分析多目標、多因素、多準則的復雜大系統的有力工具。
層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簡單說就是用下一層次因素的相對排序來求得上一層次因素的相對排序。應用層次分析法解決問題的思路是:首先把要解決的問題分出系列層次,即根據問題的性質和要達到的目標將問題分解為不同的組成因素,按照因素之間的相互影響和隸屬關系將各層次各因素聚類組合,形成一個遞階的有序的層次結構模型,然后對模型中每一層次每一因素的相對重要性,依據人們對客觀現實的判斷給子定量表示(也可以先進行定性判斷,再子賦值量化),再利用數學方法確定每一層次全部因素相對重要性次序的權值,最后通過綜合計算各層因素相對重要性的權值,得到最低層(方案層)相對于較高層(分目標或準則層)和最高層(總目標)的相對重要性次序的組合權值,以此進行方案排序,作為評價和選擇擇方案的依據。